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宅基地该如何继承?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宅基地的继承问题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来处理。首先要明确,宅基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者集体,公民只有使用权。这是因为《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为居民、村民各户使用,但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 。 从继承角度来说,宅基地不能像其他私有财产一样直接继承。因为遗产得是公民个人合法拥有的财产,而宅基地不符合这一条件。不过,存在“地随房走”的原则,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那么房屋是可以继承的。当继承了房屋后,宅基地的使用权就会随着房屋转移给新的所有人。 但在实际情况中,有多种情况会影响宅基地及房屋的继承: - 若子女与父母已经分户,且子女已有自己的宅基地,这种情况下子女无法再继承父母的宅基地,因为违反了农村“一户一宅”规定。 - 要是宅基地存在违法违规情况,例如未经批准占用村集体土地建房、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等,这种宅基地无法确权,也就不能被继承。 - 子女的户口如果从农村迁走,转为城镇户口,那么就不再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法继承宅基地。不过,若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子女所建,子女可继承房屋,并继续使用宅基地,只是房屋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损毁且无法修复时,村民小组有权收回宅基地。 - 五保户的宅基地,在其去世后一般归村集体所有,他人不能继承。但如果有亲戚赡养五保户老人,使其不再由国家供养,老人去世后,亲戚可继承房屋,不过宅基地本身不能继承,只能使用房屋所占宅基地。 - 宅基地面积超出当地规定标准的部分,在确权时,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不能被继承。 - 宅基地若长期闲置,闲置时间超过两年,村集体有权收回其使用权。 总之,没有遗嘱时,宅基地的继承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法律规定,以确保处理方式合法合规。 相关概念: 一户一宅:指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地随房走:在房屋可以继承的情况下,宅基地的使用权随着房屋的继承而转移给新的所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