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如何解决拖欠员工工资问题?


当遇到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劳动局会按照一定流程来处理。 首先,劳动者要明确可以向用工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者遭遇欠薪可直接走此途径。 投诉时,《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表明,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要是书写投诉文书实在有困难,也能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笔录,再由投诉人签字。 投诉时还需要准备相关材料,一般须提供具有投诉人签名的书面投诉文书和身份证明,像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二代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一份),以及与用人单位构成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明资料(比如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工作牌、员工手册、工资发放记录、涉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用人单位相关规章制度等 )。 劳动局在接到投诉后,会先审查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受理举报、投诉须知》规定,需满足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两年内;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等条件。 若符合条件,劳动局会展开调查,向用人单位了解情况,要求其说明拖欠工资的原因等。如果查证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拖欠工资行为,会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若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根据《劳动合同法》,还可能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不过,存在一些情况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予受理,比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应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解决的;已经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等。若遇到这些不受理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其他法律途径,比如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来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概念: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