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工资该如何起诉?
如果遇到不结工资的情况想起诉,首先要知道,劳动仲裁是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一般要先经过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或者仲裁不予受理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诉。
劳动仲裁流程如下: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书。
然后等待仲裁委员会通知开庭时间。
接着参加庭审。
劳动仲裁会在四十五日内审结,最长不超过六十日。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准备向法院起诉,流程如下:
首先是准备材料:
起诉状方面,要写明原告(也就是被拖欠工资的您)和被告(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地址等;阐述清楚诉讼请求,也就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数额等;还要说明事实和理由,例如入职时间、约定工资、拖欠时长等情况。
证据材料很关键,包括劳动合同,用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及工资约定;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可显示工资发放情况;考勤记录,能证明工作时长;用人单位出具的欠条(要是有的话)等。
之后进行立案:
将准备好的起诉状和证据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是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法院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予以立案,并通知当事人缴纳诉讼费。
再进入审理环节:
立案后,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并将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在庭审中,双方当事人需要进行举证、质证,并陈述自己的观点。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
最后是判决:
法院审理后会作出判决。要是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应按照判决履行。
要是用人单位不履行判决,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方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