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不给供水违法吗,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分析物业公司不给供水是否违法。在一般情况下,供水合同是业主与供水企业之间签订的,供水企业才是直接向业主供水的主体。物业公司只是受供水企业委托,可能承担代收水费等相关服务工作,本身并没有权利擅自停止对业主供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依法与物业服务人订立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以及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人订立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而物业服务合同中通常不会赋予物业公司断水的权利。同时,《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也明确指出,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委托代收前款费用的,不得向业主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这意味着物业公司不能因为其他原因,比如业主未交物业费等,而采取不给供水这种方式来处理问题。如果物业公司擅自停水,影响了业主的正常生活,那么这种行为很可能是违法的。 接下来,如果遇到物业公司不给供水的情况,业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步,业主可以先和物业公司进行沟通,问清楚停水的原因。通过友好协商,看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比如,如果是因为误会或者一些小问题导致停水,双方可以达成一致,恢复供水。 第二步,如果和物业公司沟通没有效果,业主可以向供水企业反映情况。因为供水企业是供水的责任主体,他们有义务保障业主的正常用水。供水企业可以对物业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 第三步,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行不通,业主还可以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投诉,比如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或者物业管理协会等。这些部门有职责对物业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理。 最后,如果以上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业主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物业公司恢复供水,并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在诉讼过程中,业主需要收集好相关的证据,比如停水的时间、对生活造成影响的证据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