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职场投诉有哪些法律依据?


管理职场投诉的法律依据涉及多个方面。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基础法律。这部法律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如果员工投诉工资发放不足、加班没有加班费等涉及劳动报酬的问题,就可以依据《劳动法》第五章工资相关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来处理。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也很关键。该法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相关事宜。如果员工投诉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就可以依据此法律来处理。比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途径和程序。当职场投诉发展为劳动争议时,这部法律规定了调解、仲裁等解决方式和流程。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的征缴、待遇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如果员工投诉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就可以依据这部法律来要求用人单位整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