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签劳务合同,是否应该发工资?
我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是一直没签劳务合同。最近公司说因为我没签合同,所以不发工资。我就很疑惑,我实实在在工作了,怎么能不发工资呢?我想了解一下在这种员工不签劳务合同的情况下,公司到底应不应该发工资啊?
展开


员工不签劳务合同,用人单位也是应该发工资的。 首先,劳动者只要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就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劳动法律的基本准则,通俗来讲,干了活就该拿到钱。 从法律条文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虽然强调了要签合同,但并没有说不签合同就不用发工资。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这进一步说明,即便没签合同,工资不仅要发,在特定情况下还可能要双倍发。 如果遇到用人单位以员工不签合同为由不发工资,劳动者要积极维权。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友好协商,说明法律规定,要求其支付工资。若协商不成,有以下法律途径:一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监察部门会介入调查并督促用人单位支付;二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注意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书面申请;三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若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是劳动纠纷案件,经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若仲裁后双方都服从,但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总之,员工不签劳务合同,工资也应当发放,劳动者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概念: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