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拖欠工资赔偿金如何计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赔偿金是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后,需要额外支付给劳动者的一笔费用。当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时,劳动者就有权要求其支付赔偿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具体到离职后拖欠工资赔偿金的计算,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第一步,劳动者要确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具体金额,这就是所谓的“应付金额”。这个金额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等进行计算。比如,你的月工资是5000元,离职当月工作了20天,那么按照月计薪天数21.75天来算,当月应得工资约为4597.70元(5000÷21.75×20),如果公司未支付这笔钱,那么4597.70元就是应付金额。 第二步,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后,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不支付,就需要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具体的比例会由劳动行政部门根据用人单位的违法情节等因素来确定。假设劳动行政部门最终确定用人单位应按照应付金额的百分之八十支付赔偿金,那么在上述例子中,赔偿金就是3678.16元(4597.70×80%)。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不能直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而是要先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只有在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情况下,才可以要求其支付赔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