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买到烂尾楼房?


要防止买到烂尾楼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深入了解开发商情况。一方面,查看开发商资质等级,它是由注册资本规模、历史开发经验等多方面综合评定的,共分四个等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若开发商具备一级或二级资质,相对实力较强,烂尾风险较低。另一方面,调查开发商信誉,可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讯,查看有无负面新闻,也能在企查查等平台查看诉讼数据。 其次,严格核查楼盘手续。楼盘必须“五证”齐全才可出售,“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缺少任何一证,都可能存在问题,办理产权证书也会面临困难,切勿购买。 再者,关注资金流向。支付房款要打到开发商的政府监管账户。要是开发商将房款转移到第三方名下或非监管账户,很容易导致楼盘后期烂尾。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与开发商沟通,要求提供政府监管的资金账户,必要时举报投诉。同时,要求开发商及时出具房款发票,开具发票意味着房款大概率落到了政府监管账户,利于资金监管,仅出示收据是不行的。 另外,留意施工进度。一旦出现施工进度减慢、停工等情况,要及时与开发商、施工单位沟通核实。若发现开发商有转移房款、拖欠工程款或施工停滞等迹象,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方式,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资金监管的相关信息,必要时请求主管部门查处或投诉。 最后,把握好购房时机。根据统计,当工程主体按进度完成约2/3时,烂尾风险通常较低。尽量避免在项目土方作业尚未展开时就匆忙付款,因为未开工可能意味着手续不完备,规划能否获批也不确定。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这意味着若开发商未履行相关手续义务,购房者可依法要求其担责。 相关概念: 开发资质等级:是对开发商综合实力的一种评定,由注册资本、开发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等级越高,实力相对越强,开发项目烂尾风险相对越低。 五证:是楼盘合法销售的必备证件,涵盖了土地、规划、施工、预售等多方面的许可,确保楼盘开发销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政府监管账户:专门用于监管开发商房款的账户,保障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从而降低楼盘烂尾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