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降职降薪合法吗,该怎么处理?


公司降职降薪是否合法需要分情况来看。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一旦依法订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意味着,如果公司要对员工进行降职降薪,也就是变更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必须和员工协商一致,并且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 如果公司没有和员工协商,擅自降职降薪,这种行为一般是不合法的。这属于公司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例如,员工原本在公司担任某个管理岗位,拿着相应的工资,公司突然将其调到基层岗位,工资也大幅降低,员工毫不知情或者不同意,这种情况公司的做法就不合法。 当遇到公司不合法降职降薪的情况时,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可以和公司进行协商,要求公司恢复原岗位和薪资。协商的时候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比如聊天记录、邮件等。如果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公司的违法行为可以责令改正。此外,员工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需要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公司降职降薪是基于合法合理的理由,比如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如果要降职降薪,也应该按照法定的程序来进行。公司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并且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之后如果员工还是不能胜任,公司才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公司也应该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